别再让负罪感驱动你了|科学替代方案(暂定)
来源:https://mindingourway.com/replacing-guilt/
发布日期:2015.04.19
据我观察,许多人的行为动力主要来源于负罪感(“我做错了”, 行为导向)、羞耻感(“我很糟糕”, 自我否定)或两者的某种结合。有些人连刷N集电视剧,随后产生强烈的负罪感,再将这种愧疚转化为第二天“必须做点正事”的强烈冲动。另一些人则不敢停下工作/学习——除非彻底累到没电,他们一旦试图休息,就会瞬间被负罪感吞噬,于是只能用更疯狂的自我压榨来赎罪。
我发现将负罪感作为动机来源既不健康又效率低下,但这种现象却普遍存在——尤其是在有效利他主义者*群体中更为典型。(《有效的利他主义者》:http://www.effectivealtruism.org/)(*此处的“有效”特指“用证据和理性最大化利他行为的实际影响”)
因此,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,我将系统梳理出一组实用工具——这些工具致力于让你逐步摆脱负罪感驱动,同时引入更健康、更强大的动力机制。
(待改善)我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摆脱「负罪导向型」动力(guilt-based motivation)的桎梏,并代之以「内在生发型」动力(intrinsic motivation)——我致力于帮助人们减少报复性刷剧的频率,同时,减少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;我致力于帮助人们体认:即使(…)未到精疲力竭就停下工作,他们依然是有价值的人(…)(在语序上可能有调整的空间);我致力于帮助人们免于陷入“即使已经吸取教训,仍持续数日自我谴责”的思维泥沼,并且,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,我也希望一并消除(…)「羞耻驱动型」动力(shame-based motivation)。